人生的長度未知但寬度卻操之在己這句話,而工程師就是必須不斷的超越現在的自己以跟上時代的職業...所以我常覺得我的天職就是工程師了~~~。
學歷 | 學校 | 學系 | 年份 |
---|---|---|---|
研究所 : | 清華大學 | 資訊工程研究所 | (2014/9 ~ 2017/9) |
大學     : | 輔仁大學 | 統計資訊學系 | (2008/9 ~ 2012/7) |
高中     : | 新莊高中 | 普通科 | (2005/7 ~ 2008/7) |
技能 | 學習時間 | 描述 |
---|---|---|
C/C++ |
2014/09 | 基本語法尚可,但很久沒使用 Pthread LRU |
JAVA |
2015/11 | 語法熟悉 簡單Android APP開發 SCJP證照(2016 / 6) LeetCode刷題100題up |
Matlab |
2016/02 | 語法熟悉 論文環境 數值最佳化 機器學習 |
VBA |
2016/06 | 語法熟悉 T2AEditor |
HTML |
2017/09 | 正在學習中~ |
CSS |
2017/09 | 正在學習中~ Select the plates |
JavaScript |
2017/09 | 正在學習中~ |
Python |
2017/10 | 正在學習中~ |
碩一下期間修的都是比較偏理論的課程,除了計算機組織這堂課之外都沒有用到程式,然後我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對,突然就開始學習JAVA這個語言,剛好這個時期是APP比較火紅(其實已經紅一兩年了),同一時期,同學龍哥邀請我一起做LeetCode這個online Judge上面的題目,於是乎我在學習JAVA語法的同時,跟他們一起寫LeetCode,作為語法的練習,再一兩個月後,我覺得對於語法有一定熟悉程度後,便開始接觸android app(去圖書館借書,照著上面做)。
2015/11 - 2016/06這個時間被教授告知必須延畢一年,老實說心情很低落,另外就是自己過去存的讀書基金也所剩無幾...因此決定找個實習來賺生活費,工研院的實習需要使用VBA這個語言,大概花了兩個禮拜學會,再花了兩個禮拜接起前人的工作內容。由於前人並非資工系的學生,因此有時候使用的方法較無效率,這個時候就是我活學活用碩一下修的演算法這堂課的內容了。我本來是這麼想啦...然後就變成常常自己留下來想把事情做好(沒有錢T_T)...因為有時候解決的做法就是想不出來...在這個時期,我覺得我除了學會VBA這個語言之外,也了解到自己一個人鑽死胡同是會拖累團隊的事情...有時候跟別人求救一下,大家一起腦力激盪一下,說不定就把問題解決了。
2016/06 - 2017/08由於我們實驗室是做網路的,老師的專長也在網路,我算是我們實驗室第一個作機器學習研究的學生,再尋找題目的過程中也曾經詢問過老師: "用來建置實驗環境的語言要選擇R或者是MATLAB還是PYTHON呢 ?",老師的回答是MATLAB,至於原因好像是能夠比較快實作出來還是什麼的,我忘記了。總之,雖然沒什麼,但我建置的環境將由學弟妹們繼續使用下去,想到就覺得很開心~喔,對了,在研究的這段時間,我覺得我學會了解決某一個特定的問題的能力,不論是透過先人的研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者是自己閉門造車,我覺得都是需要一點訣竅的。
2016/07 - 2017/08或許我並非頂尖,但我願意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一切挑戰,只要是我所缺 乏的能力、知識,我都會努力去學習,不論是自學或是請教他人。在團體中, 擁有不同才能的夥伴能夠互相請教、交流新知,共同解決困難的問題,在這些 過程中,往往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與弱項,進而去補足。就像是我大學並非資 工科系畢業的,而是統計系,這或許是我的弱項,但我認為這或許也是我的優 勢所在,因為若是轉念一想,與別人相比,我除了資工的專長外還多了他們一 項統計的專業。當然,我並不會妄自菲薄,而是會想盡辦法改善自己,超越別 人。我明白自己在未來該學的事物還有很多,但「只要堅信你自己做得到,你一定行!」我就一定能夠順利地克服未來的挑戰!
這時的我是一個得過且過的人,對於未來會感到茫然但卻也不曾試圖努力 去做出任何的改變,只是每天渾渾噩噩的度過日子,所謂的生命就像是整個人 泡在酒精之中,你偶爾會驚覺到時間正在流逝,但卻早已對此麻木與淡然。這 個狀態一直持續到大學畢業典禮當天,我突然感到徬徨以及不知所措,我開始 覺得心虛,覺得不夠資格拿起正拿在手上的畢業證書,即使畢業時的成績名列 全班前十五名,但這卻只是讓我感到更加的空虛,我不斷地質問自己大學四年 的時間是否是全心全意度過的?答案是否定的… 對於自己,我是很感到自卑的,甚至常常覺得自己是天底下卻沒有用的 人。但也正因為我認為自己是如此的卑微,所以我願意花很多的時間來精進自 己。在戶塚隆將著作的「為什麼世界頂尖人士都重視這樣的基本功」一書中, 清楚地寫道 : 永遠不要在自己的生崖之中留下逃學紀錄。你應該假裝自己很優秀,直到你真的很優秀了為止。 在這時,我認為自己最想要改變的事情就是想要一個好的學歷,所以在付出充分且充足的準備之 後,我也順利的考上了清華資工研究所。而這也讓我更加地相信只要努力,只要你願意付出,勢必就會有好的回報。
我在課程上常想像自己就像是一個海綿,必須汲汲營營的吸取學校的知 識,所以我修了許多的課程。像是網路領域,林華君老師所開的排隊理論以及黃能富老師所開的計算機網路、像是資工領域,黃婷婷老師所開的計算機結構 和鍾葉青老師所開的作業系統以及大數據領域相關的,吳尚鴻老師開的機器學 習理論以及李哲榮老師開的數值最佳化等等。 在佩德羅.多明戈斯的大演算一書中說「機器學習有五大學派」但不論是 哪一門學派,其共通的脈絡是如何呈現問題(學習演算法 e.g. Decision Tree 演算 法) 、如何評估你的模型好壞 (測量指標 e.g. AUC) 以及如何最佳化你的模型 (最佳化方法 e.g. 梯度下降法) 。很幸運的是清大有吳尚鴻老師開的機器學習理論以及李哲榮老師開的數值最佳化 (而且老師們真的上的很好,我認為跟林軒 田老師開的機器學習基石以及技法這兩課程有的比) 。這兩堂課已經奠定了我對於機器學習認知的基礎。若是日後碰到與機器學習有關的問題,我相信我並不會躊躇不前不知從何下手,反而是會很開心,自己得到一個練習的機會了。另外在實驗室方面,我學習到如何與學長姐以及同學相處融洽,才不會惹 人厭惡,以及在對待學弟妹時,有時候也要拿出嚴厲的態度去杜絕他們做出傻 事… 同時我也與我研究所的老師學習如何正確的做研究。許多人總認為論文是 對於以後想當學者的人,才有用處。但事實上,學習如何做研究不只是學習如何生產一篇論文而已,同時也能培養你對於有訣竅地快速掌握問題的能力,以及如何具有創意的思考解決問題,並且提高在做事情上能夠自我嚴謹要求的程 度。 在此感謝我的老師林華君對於我不濟餘力的指導。
另外我很幸運地有這個榮幸能夠在工研院實習,該單位請我負責(接手)一套編輯輸入工具的維護和開發(此工具是該專案產品,專門讓使用者輸入資料的工具) 實習讓我學習到了很多,該單位的組長曾教導過我說「專案就像是一台 巨大的機器,每個人都只是其中的一顆小螺絲釘,就算你將你的工作完成到了百分之一百的完美,但卻因此而耽誤到了其他人的進度,那麼總體來說,你反而是得到了零分」。這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也因此,在每次要開始執行工作前,總會先與負責帶我的工程師討論,這樣做好不好呢? 我大概需要花多久時間? 其他人是否能夠接受呢? 等等如雲的問題。而且在實習的這段時間,我發現我 的程式能力有所進展,以及認知到演算法以及資料結構的重要性!!! 例如我曾 經將這套輸入工具某一個功能的效能改善了好幾倍,原本需要跑好幾天也不一 定跑得完的資料輸入量,但我僅僅是改用了資料結構,由 dictionary(hash Table) 改為陣列,就將速度提升至五分鐘以內解決(忽略其他細節)。 但事實上在我剛進來工研院實習時,我曾經覺得很絕望…因為我覺得工研院內工程師的程度太高了,我不確定是否能夠在有生之年追趕到他們的程度呢? (當時的我真的很認真地思考過現在轉行去賣雞排是否還來的及?) 但好在我並沒有放棄希望,並且不斷地向他們學習以及請教,也因此在之後才能開發出上述 較為快速的演算法,並且最終贏得了他們的稱讚。 後來為了想要修蔡仁松老師所開的「高科技創業與營運」這堂課程,我與工研院內帶我的工程師表達了請辭之意,雖然他也試圖慰留我,但我認為我已經在這實習了八個月了,也該是時候換個環境來讓自己成長了。人不能像隻烏 龜一樣永遠待在舒適的環境當中,那只會讓自己躊躇不前不長進,所以獅子才會把自己的孩子丟入山崖下,所以孟母才會帶著孟子搬家三次,那麼我也該為 了自己,把自己投入火焰之中才是。為人應當為了得到燦爛的榮耀而付出一切 才是。在聽過我委婉表達拒絕之意後,帶我的工程師就像我的大哥一樣真誠的表達了他對我的祝福,當然也順便請求我能否多做一陣子,最好是能待到他們找到新人…
對於未來,若是我說我毫不茫然的話,那一定是騙人的!但我曾看過一本書 - Tina SEELIG 著作的「真希望我 20 歲就懂的事。」書中內容是這樣寫的:「欣然接受這樣的不確定吧! 許多有趣的經驗或許就是發生在你偏離既定的道路時,或許這是自己看清楚周遭世界的豐富機會 和無窮可能性的時候」所以我對自己說,我必須要深刻地相信我自己是一個不會在做之前就懼怕失敗並且能夠勇敢地挑戰它們的人。在未來的職場生涯,除了希望自己能夠表現出遠超過自己所期待的表現之外,更希望自己能夠被付予更多更重要的任務,對公司帶來更多的貢獻,並與公司共同成長。